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深河》(日:深い河;英:Deep River),遠藤周作

四年多前買了這本《深河》,由於主題與宗教相關,當時的我可能有莫名的排斥心理,所以翻了幾頁後就一直擺在書架上,直到前幾天才拿下來重讀。這是天主教作家遠藤周作最後的封筆大作。全書於1993年付梓,1995年翻拍成電影,而遠藤本人於1996年逝世,1999年由台灣的林水福教授翻譯、立緒出版社出版。小說的歷史背景是1984年左右的日本及印度,正巧是當時的印度總理英德拉‧甘地(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被錫克教徒刺殺的那一年。
1995年《深河》的電影畫面

《深河》的主題雖然嚴肅,是探討宗教之於人類的終極意義,以及不同民族、文化對於普世性宗教的認知及態度,不過書中的內容卻顯得平易近人,讀來並不艱澀,及具普羅特質,並且能強烈的讓人感受到他想傳達的宗教意涵。遠藤明顯的想藉由描寫書中的男主角─大津神父來重現「耶穌」的形象,而這個耶穌的形象,是襤褸的、貧賤的、不值一哂的,然而,卻萬分的神聖與謙卑。

藉由林水福教授精湛的翻譯,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從《深河》這本著作中看出遠藤本人的包容性濃厚宗教觀及其對宗教的熟稔度與宗教文學的掌握度,讓人感受到遠藤希望藉由此作來賦予宗教間是能具有「融合性」的。這些問題的解答,我們多可以從林水福教授所附上的導讀及序之中得到,因此在這裡就不打算重述,林教授對於遠藤想要詮釋及賦予大津的「巡禮」解釋的非常好,而大津這個「巡禮」的過程,對於讀者來講,也像是剝洋蔥皮般,會漸漸地了解的(雖不見得說的出來)。

《深河》(Deep River)指的是印度的恆河,場景在印度著名的貧民勝地瓦拉那西恆河畔。對於遠藤來說,這個地方特別特別的重要,也是給他極大震撼的場域。印度這個國家本身就是充滿著神祕,集許多普世性元素於一身的國家,或許印度在各方面都特別的落後(書中也屢次提及,並與日本這種現代化國家相比),也對書中的日本旅行團團員造成文化震撼。旅行團中的幾位人物都是書中的要角,每個人到印度旅遊也都有自己不能說的祕密與使命,他們也是不知不覺的到了印度去進行自我的「巡禮」,而女主角成瀨最後的舉動(主動進入恆河沐浴)似乎也象徵了她這次巡禮的成果。

我本身並不是天主教教徒,雖然了解大津神父是本書幾乎最重要的存在,但是我認為其他主人翁的遭遇也很值得探討,畢竟他們都在書中占了不小的篇幅。這些人物有:磯邊先生尋找「轉世之妻」的巡禮、沼田先生尋找「動物與人」的真諦、木田先生與他期望「祝禱戰友」的使命以及成瀨小姐尋找「填補自己生命的精神空缺」。這四個人之中,前三者的目的與對象都不完全是自身,而是有個客體,因此最難去解決的問題就是成瀨小姐─她的問題比較像是探討自己存在的意義,同時也可能是許多「無神論者」想去探討的問題。

在《深河》巡禮的進展中,我們雖然不明白磯邊先生最後是否有在印度找到轉世之妻(磯邊的客體),但是對於他自己而言,妻子之死及其遺言:「我一定會在世界某處轉世」讓平常對於妻子的存在完全不在意的磯邊先生了解到自己的潛意識裡是多麼的愛自己的妻子,而他在有生之年能做的,就是完成妻子的遺言;沼田先生與動物的情感(滿州犬、犀鳥與九官鳥,其中九官鳥是沼田的客體)及其為動物兒童作家的身分讓我想起「彼得兔」的創作者,英國的碧翠雅絲‧波特(Beatrix Potter),他們似乎都具有與動物心靈交通的能力,並且由動物的回饋上得到創作的靈感;木田先生的安排則是想傳達戰爭的殘酷與戰爭生還者內心無法抹滅的陰影,他打的是二戰的緬甸戰區,是即為慘無人道的玉碎之戰,而救命恩人的戰友塚田(木田的客體)與戰後看護塚田的看護加斯頓的出現,都轉變了木田先生的一生,因此他踏上了往印度的巡禮。

成瀨小姐呢?我認為她是特別被揀選出來的「見證者」,她的人格特質在於不斷去探求「精神上」的滿足,特別是在婚姻失敗之後,想要藉由放逐自己,讓自己多接觸人世,希望藉由看到人生百態來反映自己內心的富足。成瀨小姐在大學時期主修的是法國文學,其研究主題─也是作者遠藤曾經研究過的小說《提列茲‧蒂思凱爾》,在她新婚蜜月旅行之時,她希望能獨自走過小說中女主角提列茲所走過的路線,主要都位在法國地區,而提列茲之於其丈夫的意象,也屢次被成瀨投射在與大津(哲學系天主教徒,曾被成瀨色誘而放棄信仰,即後來的大津神父)的互動上。換句話說,成瀨使用「文學的腦袋」來思考人生、大津則是用「神學的腦袋」來思考人生。在生活中,像成瀨這樣的人對於周遭事物都是特別敏感的,他們大多學會偽裝和偽善,並且打從心裡瞧不起看似「庸俗」的人,然而呢?到印度的巡禮似乎衝擊了她的「文學腦袋」,讓她重新思考存在的意義,她主動沐浴在表面看似汙穢的恆河,並非對信仰的皈依,而是對自身心靈的整合。

《深河》想要傳達許多「人文價值」,而這價值沒有高低之分、種族之別、宗教歧異,在傳達文化震撼的背後,是期望讓讀者多思考、多正視宗教與文化之於人類信仰與精神的關係。因此可以說是部對於人類史上極為成功的作品之一,其價值也值得全人類來閱讀,期望不同宗教的讀者能暫時放下根深蒂固種族、宗教、反多元、極左極右的理念,能多以包容的心態去過人生,就像恆河這條「大河」一樣,去包容、涵納所有生命的一切醜陋與美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