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花食》(日:花まんま),朱川湊人

2014《花食》全新修訂版
〈書籍資訊〉
書名:花食(花まんま)
作者:朱川湊人(Shukawa Minato)
出版社:野人文化(Yeren)
閱讀版本:初版首刷(2014年4月),2014全新修訂版
評價:☆☆☆☆

短評:

第一次接觸朱川湊人的作品,先挑了他獲直木賞(註1)的《花食》。在讀的過程中,馬上了解到這位先生很會寫短篇小說。

這部《花食》收錄了六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托卡魓之夜〉、〈妖精生物〉、〈真是不可思議〉、〈花食〉、〈送終婆〉、〈凍蝶〉。而很有意思的是,朱川先生刻意以「小朋友」為第一人稱來敘述這些看似奇妙的故事,由於這些故事多半帶有靈異色彩,小朋友一般會被認為「感知」能力比較強,然而童言無忌,就算是鬼故事也無傷大雅。而更有意思的是,故事中的小朋友在結尾多半會長大,演變成「懷舊」、「記憶」式的文學。

每個短篇都有朱川刻意想營造之驚悚處:

〈托卡魓之夜〉:小孩子的遊魂,讓我想到《咒怨》裡的俊雄。
〈妖精生物〉:怪異生物老人面目
〈真是不可思議〉:執念強烈的鬼魂
〈花食〉:強烈的前世記憶
〈送終婆〉:言靈的力量
〈凍蝶〉:鐵橋人的都市傳說

不過上述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每個故事想要傳達的意義,這裡簡單作個記錄:

〈托卡魓之夜〉:種族歧視的可怕
〈妖精生物〉:荒淫之性的誘惑
〈真是不可思議〉:好色之徒的詭辯
〈花食〉:前世託付給今生的任務
〈送終婆〉:對於強大的能力的自律
〈凍蝶〉:見證邊緣人的堅毅

六篇裡面我最喜歡的是〈花食〉,〈花食〉的故事架構十分吸引人,妹妹的一次失蹤,讓哥哥無意間發現妹妹寫下的秘密,而他選擇不理會外人對於妹妹奇異的眼光,主動幫助妹妹去釐清離奇的記憶,並且承諾妹妹能帶她前往「前世的故鄉」,妹妹「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前世希望以「花食」這項「記憶媒介」來開導前世的父親能夠恢復進食的橋段,並說這是她一生的心願,讓人為之動容。

妹妹的舉動,基本上完全是前世附體所展現出來的,哥哥一頭霧水卻不顧一切地去幫助妹妹完成一項又一項奇怪的任務,過程之中還遭受對方訕罵,最後卻能理性地去守護的妹妹,讓前世的父親驚覺到前世以死的事實,也同時告訴前世今後請離開今生的妹妹。這樣的安排算是乾脆地了斷前緣,妹妹之後平安地活過前世早逝的年齡,哥哥也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他嘴上雖然常說「哥哥必須好好照顧妹妹,是世上最划不來的角色」,事實上心中是非常引以為傲的!

2007年版《花食》
另外一篇寫得很妙的作品是〈妖精生物〉。這篇使用了極其大膽的隱喻,賣「妖精生物」的商人說這是會「帶來幸福的生物」然而這個幸福具有雙關語意,指涉「性福」。是會引起女性「性高潮」的媒介,使用方式就是讓他接觸皮膚,那樣黏黏糊糊的觸感、會讓人產生心跳加速、雙腳收縮的感覺,那不就很明顯了嘛!故事中的女孩初嚐此滋味時,只知道很舒服,卻搞不太清楚是怎麼回事;而女孩的媽媽最後跟著店裡幫忙的男孩子跑了,很明顯也是嚐到「妖精生物」帶來的快感;女孩的祖母雖然已經病入膏肓,然而女孩將生物放到祖母身上時,祖母發生「抑揚頓挫的失禁」,也說的很明顯了。

女孩在結尾決定宰掉怪異生物後,過了數十年,也有了小孩,但再也沒有嚐到那種「電流般」的感覺,隨之而來是枯燥乏味的生活,於是她開始懷念起過去這段有關「妖精生物」的記憶,甚至因此有著想和母親作出同樣行為的衝動......這種衝動可能會導致家庭破碎、棄嬰(本篇中提及的社會事件),這不就是荒淫誘惑的妖精生物可怕的真面目嗎?

其餘四篇相較於這兩篇就稍微更小品了些,總的來說,這部小說由於題材容易吸引人,加上文字通俗平易,非常容易閱讀,加上富再三玩味的特質,的確有資格能獲得「直木賞」。朱川先生是一位讓我會想再看他的作品的作家,重點標籤應該會落在「通俗」、「都市傳說」、「記憶」及「微驚悚」

註1:直木賞(連結):得獎作品多半為通俗小說,喜歡這類文學的讀者不妨多注意一下得獎作品,每年應該會有兩次,有時會從缺。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生命清單》(美:The Life List),Lori Nelson Spielman

原文版《The Life List》
這部《The Life List》是一部典型的「暖書」,字裡行間充滿著人性的溫暖,容易閱讀,推薦給喜歡這類書籍的讀者來看。這是美籍作者Lori Nelson Spielman女士的第一部小說,在自序中提及了創作《The Life List》的靈感其實就來自於她偶然發現了自己童年時的寫下的「生命清單」。她雖然早已忘了這份清單,然而卻很高興再重新目睹清單上羅列的目標在如今大多已經完成,而有趣的是,清單上並沒有「成為作家」這一項目標。於是,她決定自己寫一部以此為題的故事,並創造了小說中的女主人翁「布芮特」,其實也就是Lori女士的化身。

每個人的 Life List 不同,List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小說裡的布芮特因為母親去世而留下具有法律效益的遺書讓原本平安順遂的人生產生了極大的波瀾,母親希望她能完成兒時曾經寫下的生命清單,而這裡面尚未完成的項目,對於布芮特來說,都已經感到沒有吸引力,或是根本不認為自己會想做。但是,她依然按照母親的遺願,半強迫去衝破原本穩定生活的藩籬,去體驗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而且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所追求而來的。

剛開始的布芮特很不情願,也發現像是「到舞台秀表演即席笑話、當個超棒的老師、甚至是養一匹馬」這種看似不切實際的願望等等,都帶給她極大的困難和震撼,而每完成一項目標,就可以打開一封母親事先已經寫好的書信,而這每封書信的回答,幾乎八九不離十的寫到布芮特的心坎裡,讓人覺得這位母親非常的神奇!結果,如同母親所預料的,她的女兒將不會辜負她的期望,布芮特開始化被動為主動,成為一個勇於自我思考、學習、工作、回饋社會的好女人、好情人及好媽媽。

以劇情主架構來看,這是cliche式的「成長型」小說。主人翁會經由一系列生命上的挑戰,最後生命越臻成熟正向的題材。但是,以一路這樣溫馨、感人、正向來寫小說的作者,卻不多。而以「母親的遺命」來做為小說進行的動力,也具有逐步「抽絲剝繭」的特質,讓讀者會有邊讀邊解謎、猜測接下來到底會發生什麼事。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書中所有與布芮特有關的男人,誰又到底最後成為布芮特的白馬王子?這樣有趣的思維去與作者隔空互動,才是小說情節營造的成功之處。

Lori在本書開頭的獻詞引了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已故瑞士心理學家)所說的:「向外看的人,做著夢,向內看的人,醒著」(Who looks outside,dreams;who looks inside,awakens),這句富饒哲理的話,一時半刻還弄不太懂,本以為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後來去查了一下,發現前頭還有一句「Your vision will become clear only when you look into your heart」,也就是在築夢的同時,記得時時查看自己的初衷。

兩個不同的封面版本
在閱讀時,也會很容易發現這部小說沒有意外會被翻拍成勵志性的喜劇電影,因為它帶給我們正向的感動及生命的美好。也提供了讀者對於未來不需要感到太過徬徨,而是下定目標,努力去耕耘,最後來收割。而布芮特的母親給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絕對不要安逸於自己現下的生活圈,而是不斷突破自我,並時時檢視自己。加上書中另一句鼓勵人的話「每天讓自己走出舒適圈(comfort zone),做一件讓自己害怕的事。」,也是本書欲傳達給讀者最重要的事:「日新又新,挑戰自己」

簡單來說,作者鼓勵著人們,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並且在追求夢想的同時,「莫忘初衷」